「自戀」概念的演進

最初佛洛伊德所說的「自戀」,是指人的精神能量灌注,原本會自然地朝向外界客體;但是過程中因為遭遇太大的挫折,便大量的自客體撤回,過度地灌注到自身,形成一種封閉的自戀狀態,就像水流受到阻礙而淤積氾濫一樣。因此「自戀」概念最初是被視為一種病態。

之後經歷後人不斷的探索與詮釋,自戀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理論與樣貌。要為精神分析的自戀下一個理論上確切的定義相當困難。到了後期,Kohut 的「自體心理學」開始將「自戀」視為是一種「健康」的力量,是心理成長中必須要的過程;藉由「自戀」,個體的心靈內容才能從早期的破碎狀態凝聚成一個穩定的「自體 」。這樣的轉變當然與時代的演進與變遷有關,在這裡我先不做太詳細的說明。

這裡我所要討論的「自戀」,我將它定義為

人的生命最初的一種原始的驅動力,一種自我關注的傾向。

它試圖在發展的過程中,建立自我的心理結構與存在。人終其一生會不斷被這樣的自戀需求驅策著。就像大家耳熟能詳的精神分析中的「性」的本能一樣,「自戀」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本能力量。而就像人其他的本能一樣,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外在現實世界的壓抑與修正。「性本能」的壓抑形成了精神官能症,而自戀發展的問題就形成了「自戀的困擾」。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