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戀發展三部曲

「星際大戰」有三部曲,「魔戒」也有三部曲,我認為自戀的發展也有三部曲。

精神分析理論對於心理的發展歷程,有許多的觀察及不同的理論。我想提出其中的三個概念加以說明,它們是我認為與「自戀」的概念緊密相關的。更重要的是,這三個概念提供了我們處理關於「自戀困擾」的方法。我稱它們為「自戀三部曲」--涵容鏡映理想化。無論是身為一個專業的治療者,或是一般人嘗試想幫助自戀困擾的親人或朋友,這三個概念可以提供你方法上的指引。

這三個階段開始於了嬰兒出生後的前三年,有時間發生上的順序,但並不是一個階段完成後才進到下一個階段,而是不斷疊加上去交錯進行。

上一個階段的問題,可能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發展;每個階段的議題如果出現明顯的困難,基本上會持續終身進行,人可以選擇忽略,但無法不受影響。

更困難是這些發展的問題,會被壓抑到潛意識,無法在意識中被之後較好的認知功能繼續處理,卻又不斷以無法清楚意識到的方式影響生活。例如「涵容」的過程出問題,心理運作的方式就會大量使用「分裂」的防衛方式,導致自我處在不穩定的狀態。他會不斷在生命中尋找「母親」的客體,試圖「再現」早期的母嬰關係並滿足被「涵容」的需求。但是成人後的關係很困難去處理早期的關係模式,導致關係的衝突與不斷的受挫經驗,更進一步惡化心理發展的困難。

理想的情況下,嬰兒經由「涵容」來避免內在的分裂,讓自我能處在一個較為完整的狀態,並建立嬰兒與外界的正向關係。這個階段如果發展的順利,兒童基本上對世界會感到溫暖與友善,比較願意去探索世界,面臨挫折時較不會因害怕而退縮。

接下來的「鏡映」讓兒童的自我表現獲得「回應」,強化對於自身能力的信心與了解。這個 階段的發展,有助於建立兒童的自信,更願意在生活中去表現自己。

「理想化」則提供了兒童學習的「典範」,進而內化成為有效的心理資源。「認同」與「模仿」是兒童學習的重要方式,在自身能力尚未建立之前,需要有學習的目標讓他練習。完全交由兒童自我探索與練習,不僅缺乏效率,有時會有扭曲的成長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家長要大量提供學習的內容與方向,這反而會限制兒童的能力發展。我認為需要提供的是,對於探索新事物的熱情,面臨挫折時的處理,以及關於人與人之間「界線」的建立。是「態度」而不是「內容」。

下面幾個章節會說明更多關於三部曲以及其他重要議題的內容。

Last updated